close
弱國無外交,這一個道理應該不用再多解釋了!
別閒扯懶蛋說什麼「德不孤,必有鄰」之類現在年輕人都不讀的古文了!
國際情勢就是那麼現實,沒有辦法提供好處的國家,是沒有人要跟你做朋友的!
以前中華民國外匯存底傲視全球的時候,我們光用錢就可以買出一個朋友圈,但曾幾何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對岸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國內則在不斷內耗的虛擲光陰中被世界的洪流拋在腦後。
現在的中共,花錢買朋友更不手軟。
甚至於買的還不能稱為朋友,只能稱為嘍囉或是小弟;但這些嘍囉或是小弟卻是我們經營許久甚至於是禮遇有加的友邦。
中巴斷交後,剩下的二十個邦交國會不會有骨牌效應呢?
「中華民國」真的到了該換招牌才有路走的節骨眼了嗎?
現在開始有人倡導應該要拋下中華民國的包袱,以「台灣共和國」的角色重新出發,在國際間走出一片天
台巴斷交省思 時力:以台灣新身分加入聯合國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6-15/89366
我一直以為相信改名就可以改運是台灣一直揚棄的中華封建思想耶!
沒想到在2017年都快過了一半的現在,還有人會相信如花改名叫范冰冰的話,就會有一票人成為她的鐵粉了?
如果改名就可以改變什麼,那為什麼還會有梁朝偉或是趙子龍開公車呢?


我沒有說開公車就是不好,我只是說名字不能代表什麼讓台灣走出國際,而是本身的實力才能讓名字走出國際。
以前的MIT年代是代表台灣光榮的歲月。
現在呢?
黑心食品超越對岸,旅客水準落後對岸,更別提軍事經濟跟政治實力。
國家名字改了又如何?
我在屏東自己鄉下開間學校叫台灣大學的話,每年就會有無數學生擠破頭想進來就讀嗎?
如果不會,那改名字是改爽還是改心酸的!
再加上,我不知道有沒有認真去看老共跟所有國家的建交公報,上面都會有提到關於「台灣」的字眼,舉中巴建交的公報來說好了:
巴拿馬共和國政府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只要是跟中共建交的國家,都會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把中華民國改成台灣,不就剛好符合了誰搭腔我就罵誰的窘境?

其實,不管是中華民國或是台灣這兩個名字都走得出去,問題只在於國家領導人跟全體國民要走出條活路?還是要走進條死胡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