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人力公司的廣告,廣告內容是叫幾個公司的中高階主管對兩份履歷實施盲測。

也就是把這兩份履歷的名字遮起來,然後叫那些個中高階主管就履歷上的內容做審核,看看如果有人拿這兩份履歷來應徵的話,公司會不會錄用他們?

結果很直接,所有的中高階主管有志一同地說會在第一輪把這兩份履歷刷掉。

然後當他們把那兩份履歷遮起來的名字揭曉後,赫然發現其中一份履歷上面描述的是33歲時的李安,另一個則是25歲時的吳寶春!

李安耶!那個國際大導演李安耶!

吳寶春耶!那個國際麵包冠軍吳寶春耶!

那些個中高階主管當場為了自己有眼不識泰山兼無法慧眼識英雄羞愧到無地自容,而廣告主打的也是希望大家別盲目地幫誰貼標籤,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現在被你刷掉或是看不起的年輕人未來的成就會有多高!

也的確讓很多年輕人心有戚戚焉!

是啊!笨老板!現在看不起我沒關係,我說不定就是下一個郭台銘!

姑且不論這樣一個廣告的真實性有多高,看起來似乎還滿勵志的不是嗎?

嗯…
我說句我心裡的實話好了。

這樣的一個廣告,我的感想只有一個字:屁!



(這個屁是個人感想,沒有要罵誰的意思,雖然屁字尚未經過法官核准過該罰多少,但我還是得小心某些非我族類或是愛我不到就要毀掉我的傢伙截圖控告我啊!)

為什麼我會覺得這樣的廣告不僅無法激勵人心,反而會誤導社會大眾呢?

首先,我完全無法看到履歷上寫什麼?

上頭的學歷,經歷,自述,興趣,專長甚至於對公司的了解都無法窺視,光憑姓名欄上一個李安,一個吳寶春就想營造出面試官的眼睛都被蛤蜊肉糊住的氛圍?

你說,這樣的炒作不叫貼標籤,那什麼才叫貼標籤?

再者,我拿李安的生平當例子來說明。

依據維基百科2016.10.07的資料看來:
李安,於1954年在潮州出生。
本來是南二中的學生,後來轉學考考上了南一中。
大學聯考落榜兩次。
後來進入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就讀,於1975年畢業(那年他21歲)。
服完兵役後,1979年就讀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系劇系,並於1980年畢業。
1981年(那年他27歲),李安進入了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就讀。
畢業以後,李安失業了整整六年沒有工作。
而算起來,他那時差不多是34歲。

這意味著什麼?

雖然李安在1990年時創作了「喜宴」及「推手」這兩部迄今仍讓人津津樂道,我自己也有VCD收藏的經典之作,但就事論事,33歲的李安正處於畢業後失業六年的末期,除了一些電影創作,我還真無法想像履歷上會出現什麼樣的資料來吸引面試官!?

加上廣告裡也沒有詳細交待應徵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工作?

說不定應徵的工作是貨車司機?是業務員?是車床技工?電腦工程師?大樓警衛?小七大夜班?

如果是這些工作在應徵人,33歲的李安在第一輪就被刷掉有啥好大驚小怪的?

同理可證,25歲的吳寶春履歷應該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這種玩弄片面資訊的手法,我覺得就是製造對立的根源。

我倒覺得真正的問題出在台灣社會的普遍觀念中(包括了華人世界),都有一種講好聽一點是崇拜全才,講難聽一點是官大學問大的這類不尊重專業的謬誤!

於是乎,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李遠哲先生可以對教育制度大肆改造;智商158的台大醫院急診室主任可以大肆調查四大弊案;讓阿里巴巴躍上國際舞台的馬雲更有一大堆不知道是不是真出自他口中的人生大道理在網路上流傳。

我不否認當然有人是全能且完美的!

我也不排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

但人生中的沙場何止萬千,有多少人夠格成為常勝將軍?

當年打贏823砲戰的政黨也不見得贏得了2016年總統大選不是嗎?

的確,沒有人可以在看見33歲的李安跟25歲的吳寶春時可以想到他們會成為國際大導演或是冠軍麵包師傅,但在商言商,面試官如果不是要找導演或是麵包師傅,為什麼要錄取這兩個人呢?

適才適用才是我們該努力的方向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任意飛翔 的頭像
    任意飛翔

    四十五年目睹之怪現象

    任意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