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看非凡的美食節目的時候,有一段介紹讓我突然之間陷入了一種泥沼般的沉思。
那一集的節目是在介紹許多家有著「媽媽味道」的餐館兒。看著餐館裡端出來的一道道菜色,雖然賣相跟擺盤不像是大餐廳或飯店主廚般的美麗與講究,但是對食材的要求跟烹調的堅持,卻可以在平凡處不經意地吃到廚師的用心之處。
自己吃的東西,就是要吃好一點的!
這句話可能就是標榜著「媽媽味道」的餐館 所以吸引人的地方,當然,其他諸如份量夠、食材新鮮、價格平易近人…等也都是我們對於那種「媽媽味道」的評審標準。
只不過,到底有沒有人想過:到底什麼才叫真正的「媽媽的味道」呢?
顧名思義,所謂媽媽的味道當然指的是自己媽媽燒的菜的味道,也就是說我媽媽的味道跟你媽媽的味道也許相似,但絕對不可能一樣!
除非你我兩個人是兄弟!(但可別跟我來上一句什麼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屁話來亂場!)
既然是這樣的話,一家餐館怎麼可能滿足得了千千萬萬的不同家庭對自己習慣的味道需求呢!?
我知道這是一個鑽牛角尖的問題,就跟常常會有牛肉麵店說自己是天下第一好吃牛肉麵店一樣,很多時候這只是一種行銷的手法,我們當然可以不要那麼在乎。
況且,我也知道所謂的媽媽味道,其實應該要廣泛地包含那種以媽媽照顧自己小孩心情所做的料理,只要料理者懷有這樣的心情,就該被稱做是媽媽的味道!
但是,喜歡想東想西的我要是那麼容易就斷了我的天馬行空思緒的話,我豈不是丟水瓶的臉嗎?
畢竟,對我來說,所謂的媽媽的味道其實有另一種含義:就是有某一家族或地區的特殊料理手法或習慣!
比如說南部的煎蛋跟炒飯要加醬油、有些家庭的肉圓一定要吃清蒸的、吃芒果青的時候不是加糖而是加醬油…
這是自己習慣的味道,當我們在異地工作或求學的時候,在某家餐館吃到這樣的料理的時候,便會有那種:啊~~~這就是媽媽的味道的幸福感!
說來容易,但我想這種感動會越來越少!
並不是說現在的餐館不好,相反的,現在餐館的水準其實還不錯,反而是現代媽媽們因為比較少下廚,做不出那種媽媽味道的感覺了!
我們三十幾歲這一代的母親也許開始當職業婦女了,但在傳統的觀念裡,煮菜這檔子事還是落在女人的肩膀上,所以像我老媽還是學得了我奶奶七成的手藝。
可別小看了這七成手藝!自從我奶奶往生後,逢年過節我那幾個叔叔伯伯姑姑們要一嘗所謂的「媽媽味道」的時候,還得到我家來打尖才得一嘗咧!
因為有許多的「手路菜」是我們張家獨有的!
但是,現在我捫心自問,我真的供不起讓我未來的老婆不去上班而專心在家把我老媽手藝學好,而如果夫妻兩個都在上班的話,我也沒有什麼資格說叫她學做菜,而我只負責吃菜吧…
在這樣的時空因素下,我想我們家所謂媽媽的味道,遲早會失傳,而這樣的情形,我想也會出現在許許多多跟我差不多的家庭裡!
我的下一代,說不定就不太可能會吃到真正的媽媽的味道了!
這樣一來,那些所謂的有著媽媽味道的餐館是不是就正式成了餐廳裡的招牌菜,好吃是好吃,但是卻再也提不起異鄉遊子思鄉之情了呢?!
又或者,某些家庭還是會將媽媽的手藝傳承下去,但那終究還是少數,頂多是會讓人吃了以後突然想起說以前在某某同學或同事家裡,吃到他媽媽做的菜就是這樣的味道…
所以,因為自己的媽媽不會做菜,所以以後媽媽的味道可能就會變成「他媽的味道」!
而如果更慘一點,大家的媽媽都不會做菜,只剩下別人家奶奶會做菜的話,而到餐廳吃的東西又跟在別人家裡吃過的他奶奶燒的菜味道相近的時候,不就成了「他奶奶的味道」!?
我想,該不會「他奶奶的熊」這句話,就是古人這樣子有感而發的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