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進電影院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壓根兒都不知道它是部西班牙片,一直到片子開始放映,介紹演員跟導演的字幕都是西班牙文的時候,我才赫然發現這是一部西班牙文片,當然,西文系畢業的我理所當然地又是從六十分以上開始給分數了。
只是,平心而論,看完以後我倒沒有什麼驚豔的感覺,因為故事的鋪陳有些老梗,加上場景沒有好萊塢的華麗,小弟勉強給它個七十五分。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生長於外交官世家的女孩因為不想一直都受到家裡的控制,所以決定不遵照家裡的安排學習小提琴,而且還隻身赴外地去進修音樂…
在女主角要參加某個考試的時候,教授給了她一份樂譜要她好好練習,但女主角怎麼練就是會卡在某個小節上,這時因為小時候因為父親入獄而以為遭到拋棄,進而封閉自己心靈的男主角因為受不了女主角一直在他樓上拉錯那一個小節,於是衝上樓糾正女主角那份樂譜有一個音節是錯誤的…
不知道編劇是不是要營造出女性的柔弱還是英雄崇拜,總之這件事情以後,女主角的一顆心就此懸在男主角身上了…
只是在一再地示好後,男主角似乎對人總是有種莫名其妙的疏離感,而在某一次的磨擦中,女主角終於還是受不了這樣的若即若離而選擇讓彼此分開。
當然,劇情一定要走到這一步,男主角才會瞭解到對方的重要,而他也決定不再封閉自己的心靈,克服自己對人群的恐懼,讓自己在音樂上的天份充分發揮,並在演奏考試會場中以一手精湛的鋼琴演奏重獲女主角的心…
故事如果那麼簡單地在這邊結束的話,就是一個幸福快樂的結局,奈何天不從人願,男女主角在終於找到彼此的靈魂伴侶的時候,卻發現男主角跟他死去的母親一樣罹患了漸凍症,雖然最終在女主角的安排下,男主角有了一次公開演出的機會,讓全世界的看到他的才能,只不過病魔卻讓他徒有滿身的音樂才能,卻只能看著自己的身體逐漸背叛自己的思想,直到死亡…
情節是有些老梗,但卻讓我懷念起前不久的另一部關於音樂的電影「把愛找回來」!
之所以會想到這部片子,並不是因為內容有什麼雷同之處,而是兩部電影同樣都是描述一個有音樂天份的主角,但在好萊塢的包裝下,演奏時候的場景跟震撼度就有著天壤之別。
雖然這麼說有些對不起一些小成本的電影,但是,有的時候錢多真的堆出來的效果會比較吸引人。
而另外讓我想起的電影則是達斯汀霍夫曼演的「雨人」跟一部韓國片「馬拉松小子」…
這年頭好像很多故事都喜歡把自閉症患者或是有躁鬱傾向的人描述成某方面的天才,又或者,很多人都喜歡把天才想像成他們是有著某種程度的自閉或躁鬱…
其實,我們一天到晚都在說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個體,為什麼一定要把自閉的人塑造成天才的模樣?難不成除了成為天才,他們就一無是處了嗎?另一方面,為什麼總是要把天才冠上自閉一類的頭銜,是因為要平衡他們的不平常還是單純地因為嫉妒而希望天妒英才呢?
自閉能不能單純的自閉?
而天才可不可以是單純的天才?
硬要把兩者劃成等號,我想也只有在電影裡才不顯得突兀吧!
當小提琴遇上鋼琴…
從前從前,在山頂上,有個神秘的野獸,沒人見過牠,也沒人敢接近。勇敢的外地人決定著手調查傳說的真實性…。
這不是美女與野獸的故事,而是天使和凡人魔幻的美麗邂逅。
音樂天才加百列,有著和天使一樣的姓名與個性,簡單純粹。然而自從母親過世、父親入獄、最喜歡的鋼琴被人奪走後,他便封閉內心,多年來,只和親手雕刻的木頭小玩具,靜謐地活著,直到年輕美麗的小提琴家莎拉,像暴風雨般闖入加百列的世界…
一曲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一個出錯的音符,小提琴和鋼琴開始共鳴。熱情的莎拉隨著樂音進入加百列心房,讓他重拾對鋼琴的喜愛。當加百列彈奏蕭邦「幻想即興曲」向莎拉告白時,天使終於降臨人世,和凡人相戀。然而,黑暗回憶卻悄悄跟隨幸福來襲,當加百列剛出獄的父親突如其來的出現時,音樂的力量能否撫平過往傷痛?
位處南歐伊比利半島的西班牙,培育過許多藝術大師與不朽之作,豐富多元的文藝養分,讓西國電影流淌著一股無可比擬的創作血液。自布紐爾(Luis Bunuel)以超現實的勁道,用【安德魯之犬】的剃刀大開觀眾眼界後,近代再由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 Caballero)細膩詭譎的個人化手藝,以【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和【我的母親】將人性的愛恨情仇用兩性的染色體縫補起來,西班牙的電影便以繽紛的姿態展示在世人眼前。
以古典樂與都市愛情為兩大主旋律的【來自天堂的音符】,是由潛力十足的西班牙新銳導演─—喬斯安立奎馬許(Jose Enrique March)執導。就如【海上鋼琴師】和【寂寞鋼琴師】等描述鋼琴天才的悲劇故事,男主角加百列面對人生多舛的際遇,選擇離群索居、封閉孤僻,而在女主角莎拉的愛情影響下,最終卸下過往的沉重陰影,達到自身的昇華。
為了營造典雅浪漫的影片調性,劇組到了被譽為「伊比利半島明珠」的西班牙國際大都市巴塞隆納(Barcelona)古色古香的老城區取景,瀰漫的文藝氣息、充斥的人文氛圍,為影片增色不少。此外,劇組也來到活力繽紛的瓦倫西亞(Valencia)、卡斯特利翁(Castellon),和被古羅馬人喻為「光之都」的阿利坎特(Alicante)等地取景,增添浪漫風情。
【來自天堂的音符】承繼了西班牙電影的優良血統,更是西班牙罕見以古典音樂為背景,加上神話的故事,混合現實的愛情而成的腳本。影片在美麗的光影與悅耳的音樂中進行,魔幻與現實互為投射,情節, 愛情、親情、友情交織成為影片的內容,而貝多芬、蕭邦的音樂,營造浪漫典雅的氛圍,在視聽上造成一種交錯的美感,在在令人驚訝這是導演的長片處女作。
這部電影中真正美好的人物是那些能夠創造自我世界並生活在其中的人。他們住在幻想世界的閣樓,或是生活在陌生孤立被邊緣化的房子裡,而這樣的狀態(不論是心靈上的或現實的),就是其他那些身帶偏見只活在自己象牙塔裡的人的最大恐懼。於是,少數的前者被多數的後者當作奇怪或病態的、危險的、無能的存在。
不過,像加百列就這樣一個孤寂地生活在不被理解的社會斷層中的年輕人,卻創造出了一個獨一且獨立於時間之外的力量。他建構並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的家,便是他的幻想結晶,而時間對加百列而言僅僅是他手掌間的玩物。
天底下沒有完人,每個擁有屬於自己特別天賦的人,卻也同時缺乏其他較一般性的技能。在影片中,加百列的內裡是個高尚的天才鋼琴家,他也是個沉默、愛作夢、富同情心,以及喜愛觀察週遭的孩子。而現實生活中的加百列則是情感缺乏,他只得築起只有自己喜歡的幻想世界,一個充滿了自己可以享有的事物卻異常空洞冷清的空間。
年輕的加百列不想理會現實世界的問題,想繼續當個單純、富同情心、愛作夢、注重小細節的小孩。他主動疏離人群,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裡,孤寂讓他產生了特異的性格,比如極端的自制、超越任何邏輯的時間感、無比的沉著,而這一些卻讓人很難聯想到他同時也擁有熱情如炬的燦爛微笑。
加百列的故事述說著人們所遺失的美好,可以作為我們人生路上的小小寓言。因此,別讓我們偏頗的成見扼殺了無限可能的人生,也不要讓自己失去了同情、寬恕和希望,這些最原始、最單純的價值意義。而這些無價之寶,恰巧就是圍繞在加百列身邊的人所發現的原初美好。也希望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能夠從中得到屬於你們自己的收穫。